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十月末,缅军99师炮兵、坦克等特种力量北调勃固,大有沿铁路北上曼德勒的势头。此时,曼德勒方向聚集了缅军四个师,并配备了大量重型武器。
为了这场战争,奈温政府浑然不顾民地武的威胁,一心只求与人民军一决国运。
十一月初,张扬已经明显感觉到这场大战不会像以往会战一样简单定胜负,而将是一场厮杀到底、烈度空前的焦灼战役。
11月7日,张扬斟酌再三后,发表了一篇面向全党、全军的文章,文章批驳了速胜论,批评了党内的骄躁情绪,更点明了人民军胜利的方向。
近期以来,党外有群人总是说应该一股气打到南方去,缅军损失了2个师,奈温已然失去威信,军政府内部混乱了,敌人将不战自溃,人民军只需下山即可统一全国。
我们党内也有这样的声音,认为敌人不堪一击,我人民军南下必胜,今年就可解放全国....
文章开头引入话题后,张扬从党、政、军、经济、人心等五个角度分析为何速胜论是错的。
新缅共起于九旅,起于1977年夏天,至今正好三年零几个月。干部培养起步也是如此,到发稿日缅共党员一共16805人。
刚过去的反腐行动中,纪委一共处理了一百多名干部,约占缅共党员的1%。一次简简单单的干部纯洁行动就让缅共减员一个百分点,足以可见缅甸共产党力量之弱。
凭着一万六千余党员干部治理根据地都战战兢兢,又有多少底气去统治全国呢?
土工打下长江以南后,首批南下干部就数万人之多,更有大量地下干部进入人民政府,这才在广大的南方地区建立起有效的统治。即使如此,依旧有大批投机分子进入了新政权,形成新的官僚利益集团。
假定今年末明年初,人民军大胜,获得了一省乃至数省之地,凭一万六千党员够用吗?肯定不够用,为了治理新解放区,一定要招募大量旧政权的官吏。
那么缅共又如何保持政权的革命性、纯洁性呢?恐怕十数年后就会太阿倒持、主客更位。
从党员干部的人数来考量,缅共现阶段不具备接管全国,甚至是接管上缅甸地区的能力。
张扬之所以以土工举例,一是知青为底子的干部群体能听懂,一个是说给党外的一批人听的。
自九旅搞工业以来,根据地就有一批老专家、老工人,别刻板的认为理工科人才和工人队伍只会埋头苦干,一心只管自家一亩三分地。正好相反,这个时代的专家和工人可爱发表政见了,在这个时代,人人都是政键家。
在华夏,有些人吃了教训,学会了低调做人,懂得沉默如金的生存哲学,可在缅北就没有这份束缚了。这批华夏人说到底是雇佣兵,是外国人,犯了大错,缅共至多开除并移交给滇省处理。
用来缅专家的话说,他们是拿着工资来缅北扶贫的,人家是高高在上的专家,当然着只是一小部分人的言论,更多的华夏同志是以革命精神与缅北人民平等共处的。
有这种言论在,就表明很多华夏技工心里是这么想的。有了这心思,华夏专家对缅甸局势夸夸而谈属是正常。
除了来根据地的华夏技工外,滇省的一些退休老干部,乃至当权官员也习惯于指点缅共怎么搞革命。这些指点有善意的,也有高高在上的爹味言论。
背靠滇省,经济依赖华夏,就注定缅共无法屏蔽党外速胜论对党内的影响。时间长了,党内干部忍不住琢磨万一华夏同志说的是对的呢?
如果大军南下,一年解放全国,那就太好了!理想立刻就能实现的爽感,很少有人能忍住不去顺着念头往下畅想。
到来十月末,这股思潮传导到军到中,张扬下连队时,有小战士问张扬,啥时候打到仰光去,希望明年就能活抓奈温。
走访连队和基层时,张扬按下心中浮想,回到兴威思考数日,才写出这份文章。
干部是党的基础,党员干部不足也可归为政治准备不充分的一个点。解放全国的政治因素可大致归为民族、宗教、军政府。如何解决民族矛盾的这一重大问题上,缅共还在摸索,并没有形成成熟的经验,和治理办法。
宗教问题上,佛教理事会在向缅共靠近,但双方是有限合作关系,并不是从属关系。佛教没有向缅共低头,更谈不到改造佛教为红色宗教的地步。
政治基础上,缅共也不具备一举统一全国的成熟条件。
军事胜利是政治胜利的保障,人民军有把握一举全歼缅军主力,顺流南下,杀入仰光吗?人民军营级以上指挥员都一致摇头否定。
兵力对比上,缅军18万人,加上近期扩军以及武装警察等持枪力量,缅军总人数约为22万人。人民军大举扩军后,正规军加民兵部队,约为8万人。两军兵力对比悬殊。
兵种对比上,缅军有空军,有海军,有河防舰艇,甚至有一支奈温尤为